閩寧勞去九宮格分享務協作深化“山海情”(體驗·民生一線觀察)_中國網
新春開工,福建泉州市德化縣韻麗陶瓷廠一派繁忙景象。生產車間內,來自寧夏的務工人員蘇鵬貴身著灰色工服,手持記錄表,逐項檢查機器參數。
“訂單已排到了二季度。”廠子生意紅火,蘇鵬貴干勁十足:“去年一年掙了6萬多元,今年的收入看來只多不少。”
蘇鵬貴老家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南角灣村,4年前,在一次閩寧專場招聘會上,他和多名鄉親應聘到韻麗陶瓷廠工作。來閩務工,見識多了、口袋鼓了,他們成為閩寧勞務協作的見證者和受益者。春節假期一結束,他們又在當地組織下,早早返崗投入生產。
近年來,寧夏、福建不斷深化閩寧勞務協作,賡續山海情。福建對口幫扶寧夏27年來,兩地通過拓寬勞務協作領域、豐富勞務協作內容、提升勞務協作水平,持續加大勞務協作的廣度深度,促進農村勞動力精準轉移、穩定就業,走出了一條東西部勞務協作新路子。截至2023年底,寧夏累計赴閩務工達33萬人次,在閩常年穩定就業超過5.5萬人。
建立勞務輸出、輸入、對接“三個清單”,促進勞動力精準轉移就業
寧夏固原市組織“山海聯動點瑜伽場地對點”包機,160多名務工人員乘坐專門航班赴閩就業;吳忠市同心縣舉辦閩籍企業專場招聘會,并與福建莆田市建立勞務協作機制……新春伊始,通過“點對點輸出、一站式返崗”,從寧夏赴福建務工人員紛紛返崗就業。
寧夏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寧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75萬人,超過寧夏總人口的1/10,轉移就業收入約占寧夏農村居民純收入的40%—70%。為幫助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寧夏建立起精準的就業信息資源庫。
“我們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匯集了超過15萬條人員信息,涵蓋擅長工種、就職現狀等情況,能實現信息查詢和精準推送,并且這些信息還在不斷更新中。”寧夏人社廳信息數據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寧夏各鄉鎮將收集的當地務工人員信息錄入庫中,各市、縣區再根據企業招聘需要,推送相應的務工人員信息。
“線上務工信息的精準對接,有助于時租勞務精準輸出,促進群眾增收。”這位負責人表示,在此基礎上,寧夏、福建聯合建立了勞務協作對接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勞務輸出、輸入、對接“三個清單”,實時將寧夏的務工人員信息精準推送至福建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和企業,實現從“等人上崗”向“按需出工”轉變。
“多虧了區里組織的招聘會,我才能來到廈門打工。這里工資水平不錯,還包吃住,我一定要好好干。”務工人員王鳳林在福建廈門市翔安區一家微電子公司做倉管員,他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王鳳林是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城陽村村民,2023年10月,翔安區組織轄區內重點企業舉辦“翔安區·彭陽縣閩寧勞務協作線上招聘會”,包括王鳳林在內的彭陽縣各鄉鎮近300名村民成功應聘,赴閩務工。由于踏實勤快,王鳳林半個月就轉為了正式工。
勞務協作環環相扣,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在實現信息精準推送的同時,閩寧兩地線下互動,為勞務協作持續推進講座提供重要保障,形成“線下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勞務協作格局。
如今,閩寧之間的省市縣勞務互訪已經常態化,兩地的城市之間、區縣之間簽訂了勞務協作合作項目,建立起企業崗位信息互通和需求對接機制。2023年,兩地各級部門開展勞務對接56次,簽訂各類勞務合作協議28份,舉辦閩寧專場招聘會137場次,162家福建企業參會,總計提供崗位1.5萬個。
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養、講座精準就業等模式,持續提升勞務輸出質量
“收入漲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技術。”在廈門市一家科技公司就業的務工人員李國虎,經過技能培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電工。“技術讓我的務工之路越走越寬,現在我是一名班組長,還考取了中級職稱,收入漲了不少。”來自同心縣下馬關鎮新園村的李國虎高興地說。
多年的閩寧勞務協作,讓很多農民成為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加強技能培訓,才能讓勞務輸出更好發揮增收致富的作用,這一點成為閩寧兩地的共識。
“收入不低,工作也穩定,而且沒想到我也能帶徒弟了。”來自固原市原州區的母得余,高中畢業后進入當地的寧夏飛毛腿技工學校學習。2021年,他應聘到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上班,2023年底晉升為車間班長,管理10余名員工。
作為福建福州市重點用工企業,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在原州區建立技工學校,開設電子技術應用等3個專業。學校從公司本部引進生產線15條,進行“生產式教學”,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公司就業。寧夏不僅為學校免費提供教學場地,還安排閩寧協作資金和政府配套資金,幫助該校更新教學設備、擴大規模。
閩寧勞務協作抓住技能提升分享這一關鍵環節,通過合建技工學校,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精準就業等模式,不斷提升勞務輸出質量。
寧夏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赫金貴介紹,2022年9月,廈門市在銀川市投資設立了閩寧勞務協作服務基地,短短一年多時間,已有12家企業入駐,課程涵蓋裝載機和挖掘機模擬操作、廚師培訓、焊工電工實訓等,培訓農村實用技能人才760多人,帶動就業2000多人。
不斷完善就業幫扶和保障政策,讓務工人員安心九宮格工作
“50元的保費,政府補貼一多半,既劃算又有保障。”春節假期剛過,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燕子墩鄉海燕村村民楊友德和鄉親們來到泉州市務工。臨行前,他們按村委會發放的政策指南,在手機上購買了“鐵桿莊稼保”——個人只需掏15元,便能為這一年的外出務工增添最高26萬元的人身保險保障。“讓務工沒有后顧之憂,還是政府想得周到!”楊友德感慨。
為吸引和鼓勵更多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閩寧兩地人社部門不斷推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寧夏為務工人員推出保險、就業獎補等政策,僅“鐵桿莊稼保”就累計有232萬人次參保。福建對來閩務工人員的“政策禮包”也誠意滿滿:對赴閩就業滿3個月的勞動力給予每人1500元的交通補貼,對用工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也分別給予補助。
“要不是這趟包機,光路上轉車就要耽誤近兩天工夫!”2月27日,寧夏中衛市海原縣賈塘鄉雙河村村民羅榮平乘坐務工人員包機,飛抵廈門市務工。羅榮平原本打算購買長途汽車票回廈門,縣里組織免費包機的消息讓他喜出望外。由于符合政策規定,他還能從廈門市人社部門領取一次性交通補貼和長期穩定務工補貼。
用專機、專列或專車進行“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送;推出節后返崗或長期務工激勵;發放各類交通補助……閩寧兩地協作持續發力,為廣大務工人員提供更為精準的就業幫扶。
為增強寧夏赴閩務工人員的歸屬感,寧夏還在福建各地設立勞務工作站,對寧夏籍務工人員進行跟聚會蹤服務,定期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工資收入和有無勞務糾紛等情況。目前,寧夏共設立駐閩勞務工作站15個。
“勞務協作是推動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近十年,寧夏農村勞動力工資性收入達到年均107億元,年人均務工收入增長超過10%。”寧夏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勞務品牌、深化勞務協作,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拓展更大就業空間,更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目前,寧夏已舞蹈教室將閩寧勞務協作的模式向長三角等地區延伸拓展,先后與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簽訂縣級以上勞務協作協議13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