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查甜心寶貝包養網的新村事丨红色革命村的文艺创新_中国网

海报:马晓媛

新华社太原1月31日电(记者刘扬涛)临近春节,72岁的李存兰格外忙碌。“既要打扫屋子置办年货,还要排练节目准备过年的表演,真想把一个人分成两个用。”她嘴上抱怨着,脸上却笑开了花。

李存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的长期驻扎地。李存兰所在的监漳镇下北漳村有一座“前方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文艺界精英曾在此汇集,是八路军敌后文化抗战的阵地之一。

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下北漳村特殊的文艺传统和氛围。事实上,下北漳村自古文风盛行,戏班远近闻名,还是国家级非遗襄武秧歌的传承地之一,“前方鲁艺”学校在此开办后,木刻版画、话剧、歌舞等艺术形式也流行开来,延续至今。“我们村几乎人人都有才艺,能组起戏班子演一场大戏。”包養網李存兰说,“每年过年我们都要自导自演一场‘村晚’,节目年年不重样。”

近年来,下北漳村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建起了“前方鲁艺”纪念馆和游客中心,村里的街道、院落、水电管网设施等也全部修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与纪念馆同时诞生的,还有一个由五六十名群众组成的农民艺术团。

说起艺术团成立的缘由,村支书李志亮回忆说:“2021年,我们受到沈阳音乐学院邀请,参包養加‘新时代鲁艺联谊晚会’,在组织大伙排练节目的时候包養平台推薦我突然想到,乡亲们平时就喜欢文艺活动,为啥不趁这个机会组织个农民艺术团,给大家更多表现的舞台。”

就这样,下北漳村“前方鲁艺老房东艺术团”成立了。李志亮说,之所以起名“老房东”,是为了纪念当年居住在此的师生和八路军,希望通过艺术团这个载体,把革命记忆和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艺术团成立后,参与文艺活动很快成为许多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委员李卫英是艺术团的组织者之一,她说:“村里不管谁家办喜事,我们肯定要去凑凑热闹。逢年过节搞活动,艺术团也是主力军。平时只要有空闲,包養大家肯定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不断。要是几天不组织活动,就总觉得少了点啥。”

在山西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村民们在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扬涛 摄

不仅如此,艺术团还搭建起了村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过去在村里开展工作,总有人不那么积极响应。但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我们的艺术团里,有时号召大家扫个雪、搞个活动,只要我在艺术团成员的微信群里发个通知,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李志亮说,“通过艺术团,大家更团结了,对于村里的事也更上心了。”  

在山西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包養網,村民在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扬涛 摄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下北漳村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和谐文明的新乡风逐渐树立。“农村发展靠农民。以农民艺术团为载体,我们让群众更多参与到家乡的发展治理中来。”李志亮说,“只有提高百姓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