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_中国乡查包養行情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原标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听经营者讲述——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建设体系”。今年3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共有实体书店100765家。2021年,全国实体书店出版物销售额2435.92亿元,同比上升15.42%。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那些开在县城的书店,打通了许多城乡居民与书籍的“最后一公里”。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倾听经营者讲述守护实体书店、留住芬芳书香的创新发展历程,感受读者与书籍、书店的相知相拥,品读县城里的墨韵书香。

江苏盱眙,24小时书店主管张慧琳——

“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

夜深了,小城灯火渐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凤凰广场3楼的一家书店却灯火通明,这是我们县城第一家昼夜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2021年底,淮安书房盱眙店正式开业,时年26岁的我来到店里工作,如今已是门店主管。

一座小县城,为啥要开一间24小时书店?这得从两年多前的一次问卷调查说起。那时,我所在的盱眙县新华书店计划搬迁升级改造,向读者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

有些出乎意料,近八成读者向我们提出,希望盱眙有一座夜间营业的书店。一名中学生写道,“县图书馆夏季18时闭馆,冬季17时30分闭馆,晚上缺少安静读书的地方。”还有一名企业职工说,“下班后做完家务,基本就没有仍在营业的书店了。”

开办一间24小时书店的设想应运而生。为了方便市民休闲逛街时看见书店、走进书店,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们将24小时书店选址在县城中心地段的商业广场,县财政还给予书店100万元专项经费补贴,激励我们将这件民生实事办得更好。

办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起初难度不小。晚上9点以后,商场就打烊了,进出通道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与商场物业方协商,商场为书店保留了距离最近的一部电梯。读者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大楼,出电梯右手边就是书店。

开业伊始,为了加强安保管理,读者需要先办理书店阅读证,夜间方可刷卡进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共享夜间阅读资源,去年下半年起,市民夜间刷身份证即可进店。

24小时书店,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包養網的书灯,也让我邂逅了许多追梦路上的奋斗者,20岁的读者李陈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从盱眙技师学院中专毕业后,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苏州市职业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令他羡慕不已。

“上大学是什么体验?那是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吧?我也想试试职教高考的对口单招,也就是普通高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李陈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我。为了准备对口单招,去年10月,他回到盱眙,每天晚上都来我们书店,有时在自习区做模拟试卷,有时在阅读区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经常复习到凌晨。

全职妈妈张晓然也是24小时书店的夜读者。女儿上小学后,照顾孩子的负担减轻了,张晓然就把目标瞄准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希望以此作为未来重返职场的“敲门砖”。每晚七八点钟,女儿在附近的培训班上形体课,张晓然就来书店看书。近期,她在书店登记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这本书,我们很快就能完成订购进货。

夜读者中多半都是像李陈、张晓然这样的“追梦人”,他们有刚走出校门的00后,有想转换职场赛道的90后,还有希望重返职场的80后全职妈妈……24小时书店因他们的到来,成为一个记录梦想、见证梦想实现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书店通常人不多,但也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读者。清晨4点多,店里经常会有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大叔来看书。他叫陈维光,今年55岁,是一名环卫工人。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5点半开始,在我看来这已经很早了,但他还是习惯每天早起半小时,先到书店看看杂志,然后再去打扫卫生。

晨风微凉,陈大叔每次来店里看书时,我都会端一杯热水给他。他总是很客气地道谢,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巾,把布满老茧的手擦干净后,再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页杂志。陈大叔每天收工后,还要回家给90岁高龄的母亲做早饭,他一边照顾老人家吃饭,一边给她讲讲当天的读书趣事。

听到这里,我心里又感动又敬佩。陈大叔说,自从有了24小时书店,生活大不一样了,读书不仅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还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看着陈大叔陶醉在书中的样子,我觉得在县城开书店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4小时书店,延伸的不只是经营时长,还有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不少读者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希望既可以买书,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借书”。在盱眙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支持下,24小时书店接通了盱眙县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

让县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在24小时书店流动起来。每季度,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到县图书馆书库定期更换书籍,新书更换比例已从最开始的10%提升至目前的20%——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好书,总能第一时间借到读者手里、带回读者家中。

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24小时书店特意布置了“有声读物墙”,读者戴上耳机就能直接“听书”,最大程度满足了老年人、视障人士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书店24小时开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过去,盱眙县新华书店搬迁改造前只提供日间经营服务,工作日平均人流量500人次,周末3000人次。如今,24小时书店在工作日的平均人流量即达到3000人次,周末日均人流量稳定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淮安书房盱眙店的营业收入则从搬迁改造前的100万元增至去年的228万元,涨了1倍多。(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贵州余庆,在县城开办书屋20多年的“贵州最美书店”店主王艳——

“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是我的家乡,我经营多年的求实书屋就坐落于此。时光如梭,当年来看书的孩子们,如今已有不少成家立业,他们的孩子又成了我店里的小书友。在县城开办书店23年,我把15平方米的小书店发展成了3家大书店,目前总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

创业之初,书店连个像样的店名都没有。2000年8月,我在县城文峰路与中华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租下一间小屋,门前挂了块“音响书刊”的牌子就开张了。和许多只卖教辅材料的书店不同,我投入了当时仅有的2万元家底,购置了许多文学名著、经典漫画和报纸杂志。进店即是客,不管来人买不买书,都能任取一本阅读。

余庆是个农业县,那时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娃娃在县城寄宿求学,我的小书店成了他们课余时光的好去处。每天放学后,店里都挤满了来看书的学生。书店面积小,空间有限,一些娃娃只能捧着书站在店外看。

“我一个人在县城上学,课余生活比较孤单,谢谢老板接纳我和同学们来看书。”这是一名学生写在纸条上的留言。那时,我早上开门,经常能捡到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小纸条,孩子们质朴的感情让我倍感欣慰。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们打造出能坐进店里安心看书的环境。

随着书店人气越来越旺,我于2003年顺势扩大了店面。第二年6月,我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10万元,在文峰路连买带租拿下5间连排门面房。为了体现求真务实开书店的决心,我给新店取名“求实书屋”,还请县里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题写了店名。

书店大小,不只在面积,更在于书籍的丰富程度。为此,我常往遵义和贵阳跑,尽量把大书店的畅销书及时引进到余庆。书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店选书、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也成为我在县城开书店的动力: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求实书屋文峰路店很快就拓展到了两层,面积增加至近700平方米。为了满足书友们与日俱增的阅读需求,我更频繁地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和书店,引进热门读物的同时,也把先进理念带了回来。

在一些城市,我看到有的书店的读书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是个为孩子们开拓视野的好方包養網法。2018年夏天,我的第三家求实书屋建成投用。开业当天,我们没有搞热闹的剪彩仪式,而是邀请遵义师范学院一位教授举办了一场讲座,围绕遵义地方文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吸引50多名书友现场聆听。讲座结束,不少人追着我问下一期啥时候开讲。

书友们有需求、有期待、有热情,我就有了把读书活动办成、办好、办下去的动力。新落成的求实书屋三楼设置了专供交流分享的活动空间,摆放了沙发,还设置了甜品吧台,店员们集思广益,推出一项名为“书虫姐姐讲故事”的读书活动。每周六上午10点,我们店里的“书虫姐姐”就会带领学前儿童共读绘本,一起探索未知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实书屋还利用假期组织小书友们外出研学,从认识余庆本地文化到参观省城贵阳的博物馆,再到平塘县探访“中国天眼”,书店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最近两个月我忙得脚不沾地,策划了28场读书活动。或许有人会问,小县城能请到有水平的主讲人吗?事实上,我们从没有为此担心过。来我们书店的主讲嘉宾有高校老师、地方文化研究学者,还有知名媒体人、儿童文学作家,而且他们都不收出场费。

嘉宾们之所以愿意免费讲,关键在于书友们参与热情高。求实书屋针对不同受众开设了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探索形成了专题讲座、作品分享、亲子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每月8日晚是“‘她’力量,溯伊读书会”,各行各业的女性书友们齐聚求实书屋,捧上一杯热饮,相互分享最近读到的好书,充实惬意的氛围令人陶醉。

我在县城开书店,近年来培养了不少活跃书友。一些家长每周末都带孩子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有的老师领着学生专程来听专家讲座,部分机关干部把求实书屋当成用来充电的课堂,还有工地上的年轻工人定期参加文化沙龙……去年,求实书屋获评“贵州最美书店”,这对我来说是个莫大鼓励。

今年年初,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等联合举办“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惠民购书券发放活动,全省共计发放150万元,其中30万元消费在了求实书屋。未来,我打算集中精力把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办下去,让求实书屋成为县城里的文化高地。(记者程焕采访整理)

青海茫崖,将书店开在海拔近三千米戈壁深处的苏忠——

“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

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西缘,有座海拔近3000米的小城,名为茫崖。在这里,我经营福瑞德书店已整整25年。

茫茫戈壁荒滩,茫崖城如其名。向南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向北是罗布泊无人区,向西遥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则是辽阔无际的柴达木沙漠,方圆200公里内没有相邻城市。1996年,我随同乡从甘肃来到茫崖闯荡,得知这个地方还没有一家民营书店,便萌生了以书为业的想法。先摆了两年书摊,1998年福瑞德书店开张。

茫崖因油而兴,市政府驻地花土沟镇的常住人口不足2万,居民大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的工人,他们工作在茫崖的原油生产基地,轮休时多返回甘肃敦煌的生活基地,如同候鸟一般。我的书店面积不大、客流量不多,却是石油工人们的精神家园。

书友肖丹就是一名坚守在这里的石油工人,她大学毕业后进入青海油田。猛地扎进荒原,远离家人和朋友,肖丹起初不大适应,常背地里默默流泪。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我的书店,此后便成了书店的常客。

以书会友,我在高原深处的感受格外深。肖丹喜欢读书,也乐于分享读书心得,她与我们夫妻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性格也开朗多了。如今,肖丹对艰苦的环境安之若素,对工作兢兢业业,每年过生日时都会来书店选一本新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福瑞德书店面积不大,既不提供咖啡等饮料,也没有时尚杂志和文创产品。但书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流行的书不一定有,好卖的书可能放在书架的最底层,一些经典作品则始终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高原路漫漫,一本书从内地运输到茫崖的物流费用不低,但我始终坚持进购正版书。书店每售出一本图书,我都会盖上“福瑞德藏”字样的印章,书店的良好口碑潜移默化树立起来。一名来自山东的读者到此旅游,在书店里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后惊讶地说:“没想到戈壁滩上也有这么丰富的书籍。”

书店经营渐入正轨,一场意外突如其来。2015年1月4日早上6点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熟睡中惊醒:隔壁店不慎着火,福瑞德书店也被引燃。我跌跌撞撞冲进刺骨的寒风中,却为时已晚,4000多册图书在漫天火光中付之一炬,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

面对废墟,两种声音在我耳边萦绕。家人劝我,“转行到其他领域,发展或许会更好。”书友们则为我打气,“兄弟,大伙都盼着书店重开,你有困难,书友们来帮衬。”

一位名叫周志雄的书友格外令我感动,他在茫崖工作时就是书店的常客,调到外地工作后仍时常写信鼓励我重开书店:“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许多读者像他一样,也给我捎来了安慰。

书友们的信任,让我下定决心把书店重新开起来。火灾当年,我就在市区主干道旁租了间70平方米的店包養面筹备重新开业。一家兰州书商得知后,打破了多年来钱货两讫的交易惯例,给我赊了14万元的书籍,大大减轻了我的经营压力。

书店经营,离不开政府包養的大力扶持。去年,为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政府免除了福瑞德书店3个月房租,还帮书店加入了采购云平台。市里的党政机关购买图书、办公用品等,线上下单,我们书店线下配送。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海拔2900多米的戈壁深处,我开办了这座高原小城唯一的民营书店,并被评为2017年度青海省优秀个体工商户。有人说,茫崖艰苦,书店生意难做。这两难被我凑到了一起,但我从不畏难,因为我坚信: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记者刘雨瑞采访整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